在多年的中医临床实践中,我深感要学好中医,必须多读经典,深入研究各位医学大家的学说,广泛吸取各家的长处。实践与学习需相互结合,相互促进。学习古人的医法和医方是必要的,但是不能拘泥于古方,应当活用古法,善于变通。我曾尝试用名医吴又可的“三甲散”来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,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。“三甲散”原为《温疫论》中针对温病后期而设,主要症状包括正气未恢复,余邪未尽,午后潮热,肌肤粗糙,余邪深陷于血脉。其治疗作用在于清除余邪,清余热,疏通脉络,调和脏腑。
然而,我认为现今的肝硬化腹水与肝脏疏泄失常、脉络瘀阻以及水液代谢失常有关。因此,我受到“三甲散”用药机理的启发,开始在临床上应用此方。邓某,38岁,初诊时腹部鼓胀,青筋显露,面色晦暗,食欲减退且腹胀明显,难以入眠。午后潮热,舌质紫暗,苔薄白,脉象沉弦。我以“三甲散”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:药用:当归12克,白芍15克,炮甲6克,鳖甲10克,龟板10克,僵蚕10克,白术12克,茯苓15克,丹参30克,青蒿12克,砂仁6克,甘草6克,生牡蛎30克。每日一剂,连服10剂后,腹水开始减少,饮食增加。二诊时上方加入炒麦芽、赤小豆各15克。服用10剂后,腹水明显减少,腹胀大减。服用30剂后,患者已能自理家务。在接下来的五年随访期间,未见复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