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鳖甲 > 鳖甲药用价值 > 正文 > 正文

张志远论各家学说丨薛雪学说与经验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2/5/28 15:43:16
白癜风的治疗费用 http://news.39.net/bjzkhbzy/170210/5218115.html

薛雪,字生白,号一瓢,又号扫叶山人、磨剑道人、槐云道人等,苏州人,约生于康熙二十年(),卒于乾隆三十五年(),潜心研究《内经》,精于医,与叶天士齐名,尤长于湿热病的论治。《湿热条辨》是其代表作。

他强调救死扶伤,认为“人须修到半个神仙身份,方可当得名医二字”。推崇《内经》虽文多败阙,“实万古不磨之作”。其论经络、奇经的关系:“正经犹沟渠,奇经犹湖泽,譬之雨降沟盈,溢于湖泽也”,二者均以脏腑为“本根”。人之患病,犹树生蠹,表现的变态,即蠹所在,如不知其部位,“遍树而斫之,蠹未必除,而树先槁矣”。解释《周易》九五无妄勿药有喜,谓“乾刚中正”,下应亦然,“如是而有疾”,当顺其机制“而气自复”,滥投药物反生他候。诊断重视望色,不主张以脉为重要依据,说脉乃气血运行之路,“病态万殊,尽欲以三指测其变化,非天下之至巧者,孰能与于斯”。他受葛可久、叶桂影响,喜用血肉有情之品,长于治疗虚劳。遇“情志之病,不专攻于药饵”,以调畅精神为 要义。

1.节注《内经》

他认为张介宾《类经》如“雾里看花、云中见月”,似是而非,疑信相半,不予称许。乃将《内经》“彻底掀翻”,“撮其枢要,分门排列”,重加阐述,在“非敢说梦,聊以解嘲”的思想指导下,撰成《医经原旨》6卷,分摄生、阴阳、脏象、脉色、经络、标本、气味、论治、各类疾病9大部分,于乾隆十九年()74岁时刻印。书内重视“察阴阳之微,调其虚实,则万病之本咸归掌握”,可作启蒙课本。认为《素问·四气调神》的“春夏养阳”、“秋冬养阴”,是指随着大自然的气候变化而助之升发或以利潜藏,以形成良好的自我调节机制;不遥从朱肱“扶阴气以养阳、扶阳气以养阴”的说法,但仍沿袭旧解,释为“有春夏不能养阳,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,以致秋冬多患疟、泻,阴盛之为病也;有秋冬不能养阴,每因纵欲过热伤此阴气,以致春夏多患火证,此阳盛之为病也”。对研究季节性发生的时令病与伏气温邪,提供了理论依据,也将“逆之则灾害生,从之则苛疾不起”,做出了阐述。

2.发展湿热学说

《湿热条辨》1卷,余字,选药90多种,“最得仲景遗意”,为我国 部湿热病学专著。初见于徐行《医学蒙求》、舒松摩重刻增广《医师秘籍》。宋兆淇《南病别鉴》、章楠《医门棒喝》、茅雨人《感证集腋》分35条,吴金寿《温热赘言》江白仙刊本作31条;《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》、凌嘉六《温热类编》均有收载。为了便于记诵,王旭高编成歌诀。王士雄《温热经纬》辑录本将其改称《湿热病篇》。薛氏仿仲景例,用六经名,以“补《伤寒论》之缺”,提出湿热“不独与伤寒不同,且与温病大异”。伤寒是少阴、太阳本标同病,属“少阴不藏,木火内燔,风邪外袭,表里相应”,和湿热相比,有本质的区别,“湿热以阳明、太阳为多”,脾胃为辨证核心。缘于暑气熏蒸,感受长夏水土迷蒙之令,人体内在运化失常,从表伤者十之一二,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,乃“湿饮停聚,客邪再至,内外相引”,如《灵枢·外揣》所言“若鼓之应桴”而形成。湿热分离,病轻而缓,湿热胶结,即重而速,以“始恶寒,后但热不寒”,胸闷,苔腻,口渴不引饮为主症,且有身出黏汗的现象。

临床辨证,以阳之盛衰为分水岭,一般是“中气实则在阳明,中气虚则在太阴”,“直趋中道”,便入“膜原”。前者热盛于湿,从火而化,后者湿盛于热,从水而化,与叶桂《温证论治》“湿胜则阳微”之说相同。其变化,“病在二经之表者,多兼于少阳三焦,病在二经之里者,每及于厥阴风木”。故湿热患者常有上焦蒙蔽、热扰中州、肝风内动,呈耳聋、干呕、抽搐等现象。治疗重心,针对土润褥暑的特点,辛开淡渗、芳香化浊、避柔遣刚,着重舒展气机,分化细蕴的湿邪,令湿去热孤不与热相搏。薛氏据《周易》“阳长则吉、阴长则凶”之理,倾向于苦从燥化,干以制湿,对张介宾“酒能生火”、“湿多成热”的论述,有深刻领会,谓“湿去而热自除”,力主清热药少用,不然苦寒化燥则导致伤阴之弊。他的用药特点,一是标本兼顾,二是突出辛味流通,药物有苍术皮、薄荷、藿香叶、鲜荷叶、通草、炒黄连、滑石、大豆黄卷、茯苓皮、连翘、六一散。呕恶加苏叶、芦根、黄连;头痛加蔓荆子;气喘加葶苈子、枇杷叶;胸闷食少加桔梗、枳壳、白蔻仁、藿香梗、生谷芽、佩兰、莲子心;湿热交争、阻遏膜原,寒热如疟加柴胡、槟榔、厚朴、草果;四肢屈伸不利加秦艽、鲜地龙、威灵仙、丝瓜藤、海风藤;邪热内结、大便不通加大黄、芒硝;下利脓血加煨葛根、白头翁、银花炭;惊惕易梦加猪胆皮、郁李仁、姜汁炒酸枣仁;热毒炽盛、身发红斑加丹皮、赤芍、紫草、茜根;昏厥神识不清加生地黄、玄参、女贞子、郁金、钩藤、犀角、金汁、羚羊角、地浆水、银花露、鲜菖蒲、至宝丹。邪入血室加贯仲;辛凉开泄、芳香逐秽无效者,活血通络、行气驱瘀,加醉蟅虫、醋鳖甲、桃仁、生僵蚕、炒山甲珠。其中缺点,同《温证论治》一样,有药无方,所以王旭高说:“不立汤名,学者难于记诵。”

3.提倡运用验方

他非常重视民间经验,如“久咳移邪犯胃,因咳而肺肃无权,故气升逆,勿用泻损肺气之药,水梨去心捣烂,丝绵滤汁,慢火熬膏,每日开水送下五钱”。其《膏丸档子》余则,载有许多小品单方,治老年血燥遍身瘙痒用日新汤,治积热吐血用徐恺伯友人丸,都有很好的作用。因与叶桂同出王氏之门,用药常有相似之处,如精血亏损用牛羊猪的骨髓、海参胶、淡菜、龟板、燕窝、鱼膘胶、鲜河车、人乳粉、鲍鱼等血肉有情之品;补心安神用丹参、朱砂、柏子仁、酸枣仁;辛凉解表用薄荷;健脾养胃用莲子、大枣、于术、扁豆、玉竹、山药、生谷芽;育阴用饴糖、熟地黄、山茱萸、麦冬、石斛、蔗浆、鸡子黄、制首乌;消癥瘕用红曲、云母、干漆、香附、薤白根、生鳖甲、青皮、郁金、五灵脂、丹参;芳香化湿用苍术皮;豁痰用竹沥、姜汁、橘红;还有常用成药如滋营养液膏、心脾双补丸、参香八珍调经汤等。

文章摘自《张志远学术经验辑要》。

注: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、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,不能作为处方,请勿盲目试用,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!

版权声明:我们注重分享,文章、图片来自公开文献,版权归原作者,如有异议,请告知小编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
青囊学社"河洛与中医"系列文章推荐:

中华文明的源头——“河图”、“洛书”的传说与来源之谜

河洛与中医系列丨《内经》中那些无法用五行生克解释的问题

根在河洛丨介绍一下河图洛书

“河图”“洛书”与传统天学

河洛文化与中医学

河洛与中医系列丨“图书派”易学与中医

河洛与中医系列丨河图与传统方位四时时空观

河洛与中医系列丨《黄帝内经》中的“河图”五行

河洛与中医系列丨“四象”起源及其相关内容介绍

河洛与中医系列丨河图五行模式及其在《伤寒杂病论》中的应用

河洛与中医系列丨藏气升降与河图五行

河洛与中医系列丨河图五行与脾胃学说

河洛与中医系列丨“河图五行”是读通东垣脾胃学说的关键所在

河洛与中医系列丨读懂黄元御的关键要害在“河图五行”

河洛与中医系列丨大小阴阳旦汤调整阴阳之祖方

河洛与中医系列丨河图五行模式下的糖尿病治疗

河洛与中医系列丨河图与针灸“开四关”

河洛与中医系列丨河图洛书与针灸取穴法(开四关、脾胃升降、灵龟八法、飞腾八法)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biejiaa.com/yyjz/11247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鳖甲版权所有




    冀ICP备20001468号-13
    现在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