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鳖甲 > 鳖甲药材产地 > 正文 > 正文

六味地黄丸中的生地黄多重功效,你不可错过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5/3/3 14:29:00
白癜风的发病原因 http://www.bdfyy999.com

六味地黄丸中的生地黄:功效非凡,不容忽视六味地黄丸在中医领域享有盛誉,而其中的地黄成分也广为人知,其地位堪比东北三宝之一的人参。然而,地黄并非仅具补肾之功,其生熟之分更揭示了中药的复杂性与多样性。生地黄,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中药,实际上在清热药中占据一席之地,而熟地黄则更是补血佳品。炮制之法对中药性味功效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。

生地黄并非如名所示的纯白无瑕,而是色泽红黄,源自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。这种鲜艳的颜色正是地黄的命名之源。新鲜的生地黄可以直接入药,晒干后也可使用,甚至经过九蒸九晒的复杂工艺后,便成为了我们熟知的熟地黄。但无论是鲜用还是晒干,人们都习惯将其称为“生地黄”或“干地黄”,而经过九蒸九晒的则自然被称为熟地黄。地黄,无论是鲜品还是晒干后的产品,其性味均保持一致,均为甘、苦且寒。这种性味特点使得地黄在中医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。自张仲景的时代起,直至明清温病盛行,地黄一直被医家视为重要的中药材。它不仅能补益各脏腑的阴分,如心、肝、肾等,还能凉血并归入心、肝、肾经,显示出其独特的药效。

生地黄,这种性寒且善于入血分的中药,拥有三大显著功效:凉血、养阴和止血。然而,这些功效往往被人们忽视。它擅长清热凉血,被誉为凉血第一药,主要治疗血热证,包括温病热邪深入营血分以及杂病中的血热症状。

在温病热邪侵入营分时,患者常表现出夜间发热加重、口干明显以及舌红无苔等症状。此时,医家会选用生地黄与玄参、金银花等药材配伍,以清营解毒,如清营汤的用法。若热邪更深入血分,患者可能出现神昏、舌绛红、异常出血以及斑疹紫暗等症状,治疗时则会搭配水牛角、赤芍药、牡丹皮等药材,以凉血散瘀,如凉血地黄汤的运用。

此外,杂病血热虽无外邪侵袭却发病,多因机体虚实夹杂所致。例如,皮肤疾患如银屑病、湿疹等病程长久、病情反复者,常有气血郁滞化火和血热之象。此时,医家会选用生地黄加入复方中,以清热凉血、宁络止血。

凉血止血

《药性论》中提到,生地黄对于治疗吐血不止具有显著效果。张仲景在出血病症的治疗中也常使用生地黄,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。生地黄能够凉血并止血,通过消除出血的根源来达到止血的目的。无论是生用还是炒炭,生地黄都具备此功效,但炒炭后的止血效果更为显著,因为炒炭后的药性更加偏收涩,收敛力更强。

在中医复方中,生地黄与其他药物的协同作用使得其止血范围更加广泛。例如,四生丸可以治疗血热妄行导致的吐血和衄血;黄土汤则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消化道出血;小蓟饮子可用于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尿血等。

养阴生津

尽管生地黄不属于传统的养阴药,但其养阴作用极强且适用范围广泛。尤其是鲜地黄,其汁液丰富,若以养阴生津为主要目的,古代医家多选用鲜品,且用量较大。例如,张锡纯在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就详细记载了多个病例,充分展示了生地黄在养阴生津方面的独特作用。若是出现阴虚内热、骨蒸潮热的症状,可与知母、地骨皮等药材一同使用;对于温病后期夜热早凉、口渴等余热未清、津液受损的情况,可与青蒿、鳖甲等药物配伍;而针对阴虚肠燥便秘显著的患者,增液汤是个不错的选择,其中包含生地黄、玄参、麦冬,有助于润肠通便。

但需注意,生地黄性寒且滋腻,不适合体内有水湿的人。使用时需根据病情控制剂量,通常不超过05克。新鲜地黄因汁水较多,剂量控制在克之间。另外,生地黄具有润肠通便作用,大便稀溏者需谨慎使用。

熟地黄同样需注意滋腻问题。为减少其对方剂气机的影响,医家常在方中加入砂仁等行气药物,或与砂仁拌炒。保持脏腑气机运化顺畅是养生的关键。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biejiaa.com/yccd/15038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鳖甲版权所有




    现在时间: